無知是福?

小時候,經常聽見人說,傻人有福氣、無知是福。但是,這話正確嗎?是不是一種愚民政策?

長大後,更加體會社會的複雜性與多元性。其實,複雜與多元化本身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問題的根本是出自人本身。

你如何理解人、定義人,就決定了你與人相處的原則。人不只是會吃喝拉撒的動物而已。人是有靈魂、人是有良知、人是有愛與恨、人是有思想⋯

今天社會要解決某個問題時,經常從外表上的問題事件來解決。比如說,一個群體貧窮了,政府就撥款救濟。但是,金錢只能暫時解決這問題事件,卻永遠不能解決這問題事件的起因。

這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今天許多人,不尋找問題事件的根,而是不斷逃避問題的根源。換一個角度說,無知的人,只看重外表,智慧有遠見的人,是看重裏面的內容。

為什麼逃避問題的根源?因為我們不喜歡別人定我們是罪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每個人都希望別人也是好人。那麼大家就可以好好和平相處,不必加添爭論,那豈不是一件美事?

但是,當聖經定義每個人是可惡的罪人,我們就很不爽,認為基督教在給世人潑冷水,沒有正能量的話語,沒有造就人的話,好像基督教在攔阻世界文明的前進。

其實,沒有正視人的罪根,就去解決外表的問題,終久會越來越痛苦;同時更是將人類帶到一個烏托邦的社會,天天過著似真似假、自欺欺人、歲月靜好的日子。

舉個例子,今天當我們要討論如何教養兒童時,我們對兒童的定義是什麼?許多家長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罪人,(他們通常的藉口就是他們還小)故此自然的結論就是,他們也不認為孩子需要認識耶穌福音的迫切性。

如此一來,這些家長就每天愁著給孩子上補習班、繪畫班、武術班、各類活動、各類節目等等。希望藉著這些的栽培,孩子們能夠出人頭地,做個健康、喜樂、有自信的孩子。

然而,這只是用節目與活動來「麻醉」問題的根。其次,即使這個孩子長大後,真的能夠成為傑出人才,那又如何呢?如果他們能夠像法利賽人那麼成功,但是,他們還沒有看見自己的罪性,那麼,作家長真正「成功」了嗎?

有一個故事,講到三個小孩的對話。第一個孩子說,我感覺自己很榮幸很開心,因為我爸爸是一個工程師,他蓋了許多房子,讓世人可以住在房子,白天可以避署,晚上可以睡覺。

跟著,第二個孩子說,我感覺自己很榮幸很開心,因為我爸爸是一個醫生。許多患重病的病人,因為得到我爸爸的診斷與藥物的治療,終於挽回他的生命。

最後,第三個孩子說,我感覺自己很榮幸很開心,因為我爸爸是一名牧師。他每個禮拜天的講道,帶領了許多罪人悔改,接受耶穌的福音,以致他們死後,靈魂有一個「歇腳安息」的地方。

家長們,請不要被「無知是福」這話誤導、迷惑、洗腦了。許多家長,不一定是作牧師的,但是,只要您少安排節目給孩子,多多與孩子討論人性、討論四福音書的內容時,那麼,您真的盡上您為人父母的責任,更重要的,您需要認識聖經的吩咐,兒子不是屬於您的,而是耶和華神將他交託給您看管。盼望有一天,回到天家時,神向您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 25:21)

唐宏階  Daniel Tong September 0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