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04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經文:10:25-37

[一]、為什麼有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背景: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我該作甚麼纔可以承受永生?世人如何承受永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一、施洗約翰在約旦河吩咐人悔改以致可以進入天國(即是得永生);二、尼哥底母向耶穌詢問如何進入天國(即是如何得永生);三、路加福音十八章一個年輕的富有官,問耶穌如何承受永生?四、起初,神創造亞當時,就應許賞賜他永生, 條件就是不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因為他吃的日子,他必然死(即失去永生)。原來神造人的目的,不是要人死亡,死亡是不正常,死亡亦是犯罪的結果

今天早上,一個律法師就來試探耶穌,目的是看看耶穌能否提出比其他拉比更好或更容易的答案。很驚訝的,耶穌沒有要求他多禁食禱告、多獻上肥美祭物、多行神跡,那麼永生就來臨。反而耶穌問他兩個問題。其一,律法書上寫的是甚麼?其二,你如何解釋和理解呢?

律法師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捨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那位律法師要顯明自己有理(感覺自己已經遵守神所吩咐),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捨呢?

為什麼他要問這個問題呢?這有點像路加福音十八章那位富有的官,告訴耶穌他已經遵守了摩西一切的律法,他還缺少什麼沒有做的?律法師心想,難道我漏了誰?還有誰是我的鄰居呢?使我也可以去愛他們?

 ~  ~  ~  ~  

故此,耶穌講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來糾正他錯解神的律法。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末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捨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

 ~  ~  ~  ~  

[二]、律法師的兩個誤讀

舊約的律法書是要求人人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他的神。又要愛鄰捨如同自己。(申命記6:5;利未記 19:18)但是,這律法師錯誤解釋律法書的本意,那麼,什麼錯誤呢?

錯誤一

基督徒愛神是非常容易的事,他們可以為了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甚至可以跑到修道院裡面,天天研讀聖經, 天天唱贊美詩。但是,這是消極的做法。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經說,神不需要我們的服務或愛心,而是他所創造的人(我們的鄰居)需要我們的愛心和服事。

馬丁路德這話非常符合聖經的原則。為什麼呢?因為神本身就是愛,他是愛的源頭,三位一體的神不需要我們的愛心,才覺得完全。神本身也是豐富的,他不會因為我們多獻上動物的血,也不會因為我們服事,他才感到滿足。

反而,神要我們將愛心應用在我們周圍的弟兄姐妹。正如約翰一書4:20告訴我們,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躲在家裡,過著半修道院式的生活,天天唱贊美詩的日子是神不喜悅的。

我們不關心社會上被罪惡捆綁的人群,那麼,我們就像比喻中的祭司和利未人。他們為了遵守利未記二十一章的教導,即是不要接觸屍體或快死的人以致玷污自己,故此,看見途中中快死的人,就從身邊繞過去了。

這就是律法師錯誤的地方,他們為了愛神,甚至可以不顧身邊按著神形象造的人。

~  ~  ~  ~  

錯誤二

律法的設立就是要求人人盡百分百努力去遵守,更不可挑選容易來遵守,那麼他就能承受永生。耶穌就是讓摩西的律法發揮它該有的功能,即是讓人人感覺毫無能力,甚至絕望,以致世人願意尋求另一條出路。

根據加拉太書第四章,我們都是兒童,跟奴隸是一樣。我們被看守在師傅和管家(即是律法)的手下。及至時候滿足,我們就離開管家,進而歸向新的主人。那麼,誰是新的主人?他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耶穌來了,就是要釋放那些因為不能盡心盡力遵守嚴緊的律法而感到絕望的世人。耶穌來了,就是要釋放那些被律法壓傷的罪人。

耶穌為什麼有這資格?是的,耶穌擁有這個資格。因為根據羅馬書10:4, 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著義。羅馬書10:4 的教導乃是,罪人必須認識(即是不應該誤讀)舊約的律法是指向耶穌基督。

如今時候滿足了,世人又如何承受永生呢?新的答案就是相信耶穌的神性以及他的代贖之工。因為從古至今,只有拿撒勒人耶穌能夠有資格做到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同時又能愛鄰捨如同自己。

耶穌從起初就與耶和華與神同在,甚至還未創造亞當夏娃之前就與神同在。耶穌沒有任何義務來拯救將死的罪人。但神的兒子憐憫罪人,離開天上的國度來到骯髒不堪的世界,拯救罪人回到天上承受永生的福分。

~  ~  ~  ~  

[三]、結論與應用

第一、耶穌才是比喻中所講的那位好撒瑪利亞人。他願意垂聽我們絕望的呼聲,也樂意醫治我們受傷的靈魂,同時他更願意帶領我們與他同住,並且承受永生。

第二、如果教會將這段經文的重點放在世人理當做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話,那麼,教會還不明白什麼是律法,什麼是恩典?

教會不能將律法與福音混為一體。不然,律法就不顯得嚴峻與苛刻,如此一來,福音也不顯得異常珍貴了(註:律法是本乎行,福音是本乎信)。難怪耶穌如此教導,「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馬太福音 7:6)

唐宏階  Daniel Tong July 1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