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16章,「8 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10 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就不再見我。」
(二)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就不再見我。
耶穌帶給世人的救恩,是與「義」有關係。為什麼如此呢? 原來,始祖亞當被創造時,是要經過考驗方能承受神的義。如果亞當能贏得這「義」,(Righteousness)他就有資格上天堂。但是,非常可惜,始祖亞當面臨這個考驗時,失敗了。
那麼,神從此廢除這「義」的要求嗎?不是的。來到創世記第六章,挪亞也需要達到「義」的標準,參創 6:9 「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
來到創世記的十二章,有一個希伯來人名叫亞伯拉罕,也同樣在「義」的要求下。當神呼召他離開拜偶像的吾珥時,他相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見創 15:6)。
歷史又過了430年,當亞伯拉罕的後裔,結束曠野生涯快進入應許之地時,耶和華神再次提醒以色列子民,他們照樣需要達到「義」的標準。因為申命記 9:4 如此說,「耶和華你的神將這些國民從你面前攆出以後,你心裡不可說,耶和華將我領進來得這地,是因我的義。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是因他們的惡。」
「義」是指什麼?義就是積極性守住一切律法。許多人認為只要一生保持「一張白紙」那樣潔白不犯罪,就可以上天堂。神的要求乃是,世人不僅僅消極性作「一張白紙」,還要積極性聽從神的話,如此才能賺得從神而來的義,以致這個「義」使人有資格得享永生。
那麼,你也許會問,在申命記 9:4 神為什麼降低祂的標準,讓以色列人進去應許之地?
回答,神並沒有降低標準,而是神要遵守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恩典之約(Covenant of Grace)。神在創世記十五章曾經與亞伯拉罕立約說,神要應許他一個兒子,這兒子要承受應許之地。而這兒子所提供的「義」使到以色列子民有資格進入應許之地。
創世記二十二章,神進一步說明這兒子是誰。當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上獻以撒為祭時,神卻為亞伯拉罕預備了一隻公羊。因著聖靈的幫助,亞伯拉罕感恩的說,耶和華以勒,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那麼,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的兒子是誰?就是在第一世紀,在耶路撒冷城以北的各各他山上(靠近舊約的摩利亞山)拿撒勒人耶穌、神的兒子,成為了那隻公羊、那隻代罪羔羊。耶穌在十字架上,是承擔以色列子民不遵守律法所帶來的咒詛。
所以,亞伯拉罕確實明白自己所相信的即是耶穌基督。為什麼呢?兩個經文可以作證。其一、約翰福音8:56 「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其二、加拉太書3:6、16 說「正如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
回到今天早上的經文,「16:8 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16:10 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就不再見我。」
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就不再見我。這位第一世紀木匠的兒子耶穌,他就是一個義人。他已經完全遵守摩西一切律法(見馬太福音 5:17-18)。如此一來,耶穌作為末後的亞當,他不僅僅消極性作「一張白紙」,而是積極性遵守神的律法。故此,他賺得了由律法而來的「義」。那麼,他就是一個義人。
一個義人,就是有資格回到天上的居所、就是有資格朝見他的上帝。不像伊甸園的第一個亞當一樣,他已經被趕出離開神的面。所以,凡是屬於第一亞當的後裔,他們一生下來,就是神的敵人、就是遠離神的人。直到有一天,聖靈責備他們的罪,聖靈重生他們,方能回到天上永恆的居所。這天上的居所/歸宿,遠遠超過巴勒斯坦或以色列國的「應許之地」!
結論:
第一,耶穌所帶來的救恩,的確是與「義」有關係。原來,耶穌剛出來傳講神的道時,他的第一篇講章(見馬太福音5至7章)就提到「義」的重要性。「5:6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6:33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第二,五旬節來臨時,使徒行傳第三章記載了彼得的第一篇講章。這講章也是與「義」有關係。
「13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們列祖的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耶穌。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14 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15 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神卻叫他從死裏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
是的,聖靈來了,他打開彼得屬靈的瞎眼。彼得在3:14 節終於開能夠承認、宣告並見證耶穌就是那一位聖潔、那一位「義」者。
第三,五旬節過後,日後要來的保羅,當他宣傳耶穌的救恩時,他稱之為福音。這福音照樣沒有離開「義」這個主題。見羅馬書1:16-17「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唐宏階 April 30, 2023